《堪培拉华人的故事》 探访堪培拉各行各业的华人精英, 向所有身在异国他乡吃苦耐劳的华人致敬... 有多少人曾梦想过在澳洲买一个农场,自己作一个农场主,每天过着田园牧歌的生活?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确实就是一个梦想而已。 有多少人其实都知道澳洲的农业是个“金矿”,也想在这里做点农业相关的生意?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更现实一点。 本期《堪培拉华人的故事》将为您讲述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华人农场主的故事! 你可能并不认识他,也没有去过他的农场,但你应该吃过他们农场生产的产品,因为堪培拉超市里的香菇和金针菇基本上都是产自这位华人农场主那里… 与之前一样,《堪培拉华人的故事》并不是为了做广告,只希望能让大家了解堪培拉的华人,了解这些华人励志的故事,其中难免会提到人名、店名、或者公司名字,但这也都是我们华人在这里的骄傲,值得广而告之... 也希望如果您自己或者是身边的华人也有故事,请与我们“澳洲首都双语频道”联系。 吴鹏辉,中国福建人,年从欧洲移民到墨尔本,经营连锁超市生意,年举家迁到堪培拉,后买下位于BartonHighway上,距离堪培拉约20公里的农场,开始了自己的“农场主”生活... 他的农场名字就以门口的道路来命名了,“GoodaCreek”-确实是非常“Good啊”! 下面我们就将与吴老板的采访整理给大家,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澳洲当农场主的故事和艰辛... (吴老板已经当爷爷了,但看起来还是很年轻,而且神似李宗盛!) 记者:请您先介绍一下自己,并讲讲是怎么来到堪培拉的? 吴:大家好,我叫吴鹏辉,来自中国福建,现在在堪培拉这里做农场,已经两年多了,我们的产品也受到了当地市场的欢迎。 我年投资移民到墨尔本,年来堪培拉,我觉得堪培拉是澳洲的政治文化中心,经商环境比较好,我的亲朋也向我推荐堪培拉作为做生意的基地,所以也就定居在这里,并且在这里生活8年了。 记者:您是怎么想到在澳洲做农场的? 吴:也是机缘巧合,我97年开始就在欧洲做连锁超市的生意,后来考虑来澳洲,因为感觉这里的气候环境都好,而且地大物博,风景也好,所以我们举家又从欧洲迁到了澳洲,也希望能在这里开拓我的生意。 刚来到澳洲的时候,我还是做我的老本行,就是连锁超市生意,但是一直也有一个做“农场主”的梦想,而且我们华人在这里做生意,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可以依托中国。 我的家乡-福建省,是蘑菇种植基地,我认识很多在福建种植蘑菇的专业人士,他们有很先进的蘑菇种植技术,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都觉得堪培拉这个地方很适合种植蘑菇,因为温差大,正符合蘑菇生长的需要。 从长远来看,我也觉得这个行业是有前景的,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所以我们大家就一拍即合,随后我就买下了现在这个农场,并且开始了种植蘑菇的事业。 (这是蘑菇的包装车间,以及印有他们自己Logo的包装盒) 记者:请大概介绍一下您的农场? 吴:我的农场40英亩,也就是16.5万平方米(相当于23个足球场那么大),位于29GoodaCreekRoad,Murrumbateman,NSW。 我在农场还养了很多动物,鹿、羊、宠物马、还有羊驼。羊驼是从南美的高海拔地方引进的,很受华人朋友的喜欢。 (农场里的羊驼和“宠物马”) 记者:我们中国人都很爱吃蘑菇,那么西方人呢? 吴:西方人喜欢吃口蘑,就是白蘑菇,他们菜单上所说的Mushroom大部分指的就是这种白蘑菇,澳洲每年产量可以达到8万吨左右。 白蘑菇的种植技术在西方比较领先,荷兰的技术最高,流水线作业,产量很高。我们农场就不太种植白蘑菇了,避免和本地竞争了。 (西方人最常吃的白蘑菇) 而其实Mushroom是蘑菇的一个统称,是当初一个日本专家起的一个名字,应该说Mushroom包含了很多的品种。 我们农场主要生产的属于亚洲蘑菇,亚洲蘑菇进入澳洲市场时间并不太长,所以很多老外还并不太认识,存在认知度的问题。 比如说香菇,是我们华人最喜欢吃的蘑菇,但是老外一开始不太了解,而且很多人还关心安全问题,因为蘑菇经常有中毒情况,毕竟以前没吃过,接受起来需要一个过程。但是随着我们的推广,很多老外也都逐渐接受了,你也可以在许多当地的超市可以看到各种蘑菇都在销售了。 我们农场的香菇不论从技术还是产量上来说,都在整个澳洲是数一数二的。我们养殖香菇也完全是依靠中国的技术,我们现在的香菇吸取了很多福建种植专家的技术和经验,他们也都是权威,我们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敢进入这个行业。 (吴老板向我们展示农场种植的金针菇,火锅必备) 记者:你这里有多少种蘑菇品种? 吴:这两年我们开发出来的有:香菇,金针菇,杏鲍菇,平菇(白平,灰平),还有秀珍菇,黑木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