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食用菌,原产于印度南部查摩省。年由菌物学家Jandiaik.C.L驯化成功,20世纪90年代从台湾引进至大陆地区。秀珍菇与平菇外形、栽培技术相似,只是菌盖相比平菇较小,产量也稍次于平菇,但售价却是平菇的二倍以上。因此,秀珍菇也成为近年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的食用菌新品种,许多地方已进行大面积生产。由于看到其可观的利润,很多新手们也开始蠢蠢欲动,上期有介绍秀珍菇栽培中对温度与湿度的要求,今天小编就以秀珍菇的栽培季节和栽培场地来做特别介绍: 01 栽培季节安排 秀珍菇属中偏高温型食用菌,根据秀珍菇中温出菇、变温结实的特性,栽培季节一般掌握菌袋接种阶段,当地气温不超过28℃,接种后培养35天左右,当地温度不低15℃即可进入出菇阶段。根据这一特性,秀珍菇生产最好安排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生产,各地可根据自身气候、海拔高低不同,适当提前或推迟。 为使制种过程不受杂菌感染,节约能源,应选择在菌丝最适生长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制种,一般在入秋后气温开始下降时开始制种为宜。 秋栽一般安排在9—10月上旬接种菌袋,发菌培养35天左右,至11月中旬开袋出菇,出菇可延长到次年4月。低海拨地区秋季气温较高,可延长26~30天接种菌袋,北方可适当提前10—20天进行菌袋生产。 春栽于1—2月制栽培袋,4—6月出菇。根据秀珍菇在原基形成后,能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点,采用制冷设备,进行反季节栽培,菌袋安排在3月中旬一4月底制作,6—9月出菇。制袋时间防止过早和过迟,过早容易异常出菇而造成营养损耗,过迟进入5月起温度回升快、湿度高易造成杂菌对菌袋的污染。 由于每潮菇子实体生长阶段短,营养消耗相对少,而转潮次数多,因此整个栽培周期却拉得很长,最短要6个月,气温低的地区最长可达到10个月,为了充分利用培养料的养分,发菌温度不能超过25℃,具体应根据不同菌株及各地气温条件,以及生产规模合理安排。 02 栽培场地 场地要求地势高,用水、排水方便,坐北朝南,远离污染源。菇房门窗均应使用防虫网封闭,以防菇蝇,菇蚊等害虫进入危害。创造一个有利于菌丝生长而不利病菌生长的生态条件。防止因菇场培养料堆制发酵及废弃物处理不当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选用管棚长25m、宽6m,中间地面距棚顶2.2m着地栽培。棚上覆盖一层塑料簿膜,再盖层稻草或泡沫,然后再盖一层塑料薄膜和遮阳网。 因秀珍菇转潮期间需低温刺激,要求菇棚保温性能好,也可采用钢管大棚作骨架,上覆二层大棚膜,中间夹一层泡沫板,再在上层覆盖草帘,棚顶每隔3m安装一个通气管,菇棚面积控制在50—60平方米。采用层架横放排袋方式。层高50cm左右,每棚可排袋—袋。 根据以上可以了解到,秀珍菇在栽培前对环境的要求和场地的选择是不可忽视的,必须严格要求。秀珍菇虽小,栽培时所需要的智慧却不小,只有当一个优秀而又努力的菇农在种植秀珍菇之前做好了相关工作,对所种植品种的栽培技术也有了充足的了解,排除其它不可抵力的因素外,那么他所得到的回报绝对与其之前所付出的汗水成正比。 如需客服帮助,请长按下方澳门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