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解说菌菇产业、传播菌菇文化、引领健康生活

提示:点击上方"中菇"↑免费订阅本刊

一、绿霉菌发生原因

专家介绍,发菌期的绿霉菌与出菇期的绿霉菌,其发生原因不同。

发菌期出现的绿霉菌多发生于生料栽培的菌袋中。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菌种保存时间过长或料温过高,造成菌丝老化,抗性差。二是杂菌多。由于今年棉籽壳价格上涨,不少菇农采用棉绒、玉米芯等做基料,这些基料的杂菌系数高,但是没有添加杀菌剂、石灰等杀菌灭菌。三是水分大。采用棉绒、玉米芯等做基料,由于不经过堆闷处理,造成基料水分大。

出菇期在出完两茬菇后,绿霉菌多从菌袋的两头发生。其发生原因:一是害虫从菌袋两头咬食菌丝,造成污染;二是前期温度高,出菇期时温度降不下来造成菌丝老化、抗性低。

二、预防及应对措施

平菇长绿霉菌危害大,关键是做好预防。

首先,严把蒸料、接种关。绿霉菌感染菌袋,多是因蒸料不彻底和接种时消毒不彻底造成的。采用熟料栽培的,菇农可使用耐高温的塑料筐、铁筐盛装食用菌菌袋,使蒸料温度快速达到℃左右,增强杀菌效果。蒸料时一定要控制好时间,根据投料多少,蒸24~36小时即可。若采用生料栽培,由于其栽培料未进行高温灭菌处理,栽培料中易携带大量病原菌或易被周围环境中的杂菌“侵染”。因此,建议菇农在混制栽培用料时,加入杀菌剂和生石灰进行栽培料处理。菇农可以往培养料中加入0.1%的克霉灵、0.%的腐霉清等;同时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一般加入量为1~4%。无论是采用生料栽培、半熟料栽培还是熟料栽培,都应往培养料中加入适量的杀虫剂,如0.02%菇虫清、0.01%防虫灵及高效氯氰菊酯等。

其次,增加菌种用量。平菇发菌期易污染杂菌,其原因之一便是菌种生长慢,不占优势,从而为杂菌提供了“可乘之机”。故此,生产中可通过增加菌种用量来提高其菌群优势。建议菇农,播种所用的菌种用量应占栽培料的10%~20%。

然后,调控发菌期温、湿度。发菌期要加强通风,空气湿度保持在65%~70%,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那么,已经感染绿霉菌的菌袋应该如何处理呢?

发菌期间,刚开始发现有绿霉菌污染菌袋后,不要立即搬动,以免造成绿霉菌繁殖过快,抑制菌丝的生长,可待菌棒发育到能明显看出绿霉菌污染后再进行分拣,并查看绿霉菌的侵染程度。如果被杂菌侵染严重,整个菌袋中都长满了绿霉菌,这样的菌袋已经“无药可救”,必须扔掉;如果侵染不是很严重,只有一处或几处感染绿霉菌,则可通过向长绿霉菌的培养料处注射高效绿霉净等专门防治绿霉的药剂进行防治。

  出菇期发现两头出现绿霉菌时,这样的菌袋不能再用,只能扔掉。同时要加强管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生产中应注意通风良好,严格控制温度,白天温度不要超过15℃,昼夜温差不能过大。

大家都在看

菌棒出口不休止,菇农即将没饭吃!灾难就要来了!

哪个菇农编的,真有才!发给大家乐一乐!

如果你身边有吸烟的朋友,请告诉他!每天吃一朵香菇!真的好!

种香菇,到底赚钱不赚钱?把这个看完,就有答案!

中菇---菇健康引领者!

赞赏

长按







































白斑专科著名医院
白癫疯初期图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