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虽然,玉米秆作为培养料基质的特点为质地松脆、叶部软脆、纤维少、韧性差。但试验与生产实践表明,玉米秆可以用来栽培食用菌,特别适用于发酵方法栽培腐生菌,如双孢蘑菇、鸡腿菇、姬松茸等。发酵法畦(床)栽食用菌玉米秆不需要粉碎,只要用扎草机将玉米秆切成长2cm~5cm即可。玉米杆的发酵特点是升温快、高温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其生物转化率与麦草相当,与同期播种的麦草相比可提前7d~8d出菇。此外,常温灭菌熟料袋栽平菇、杏鲍菇、鸡腿菇等效果良好,熟料栽培的关键是玉米秆基质的处理问题,必须将玉米杆粉碎,并在装袋前将料堆放发酵5d~6d进行软化,以防止茎节尖扎破菌袋。在原材料疯狂涨价。棉籽壳由年的元-t。涨到今天的元t,利用玉米秆栽培食用菌资源丰富,成本低,生物转化率与麦草相当或略高,效益十分可观。本文将重点性介绍几种用玉米秆发酵法和熟料袋栽食用菌生产关键技术,供菇农参考选用。 1玉米秆发酵法畦(床)栽食用菌 依据培养料配比,该类食用菌分为纯草类和粪、草类,鸡腿菇属纯草类,双孢蘑菇属粪草类,姬松茸两类皆可,但粪草类高产。 1.1鸡腿菇栽培 1.1.1培养料配方 玉米秆75%、棉籽壳10%、麦麸5%、豆秆3%、尿素0.4%、糖0.5%、过磷酸钙1%、石灰3%、石膏2%、多菌灵0.1%。 1.1.2拌料 堆料前3d,分批将玉米秆浸入1%的石灰水中浸泡2h~3h,再捞出堆放;棉籽壳、豆秆在堆料前1d在1%的石灰水中浸泡2h~3h:多菌灵和糖均匀分批溶入拌料用的水中:其它营养药品直接在堆料时撒入料中。 料堆底宽2.5m,堆高1.5m,堆料层以4层~5层为宜。料堆完毕,轻拍料堆表面,再用约5cm直径木棍每间距40cm扎透气孔,以利于料堆发酵。 1.1.3翻堆 以玉米秆为主的培养料具有升温快,持续性短的特点,总体发酵时间较稻草或麦草缩短3d~4d,堆料后翻堆间隔时间分别是6d、5d、4d、3d、3d。 1.1.4播种 在菌种充足(自制)的条件下,选用沟播+散播的方式,用种量为每平方米播3瓶(袋)菌种,发菌快。常规情况下,选用沟播方式,每平方米用种量为2瓶(袋)。不论哪种播种方式,菌种上面必须有厚1cm~2cm发酵料覆盖,以防止菌种干化,染杂菌。 1.1.5出菇管理 在出菇正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喷水量,补水方式可采用畦间灌水的方法,以减少因床面喷水造成土壤板结而影响出菇。尽量减小通风量,以保证子实体拔高和推迟开伞时间。 1.2双孢蘑菇栽培 1.2.1培养料配方(以干重计,鲜粪、干粪比为3:1) 玉米秆45%、猪(牛)粪40%、棉籽壳5%、麦麸3%、石灰3%、过磷酸钙1%、生石膏粉2%、尿素0.4%、糖0.5%、多菌灵0.1%。 1.2.2堆料、发酵、播种 参照鸡腿菇培养料拌料方法进行各种材料处理,选用新鲜(10d以内)猪(牛)粪,堆料时,每层料先后顺序分别是玉米秆、辅料、药品、粪。发酵料翻堆、播种、出菇管理技术参照鸡腿菇栽培。 2玉米秆熟料袋栽食用菌 2.1平菇栽培 2.1.1培养料配方 ①、综合配方 玉米秆40%、棉籽壳30%、木屑20%、麦麸5%、石灰2%、石膏2%、糖0.5%、尿素0.3%、硫酸镁0.2%。 该配方适宜大多数平菇品种,较纯玉米秆配方增产30%~40%。 ②、纯玉米秆配方 玉米秆90%、麦麸5%、石灰2%、石膏2%、糖0.5%、尿素0.3%、硫酸镁0.2%。 2.1.2品种选用 以玉米秆为主要原料栽培平菇,菌种的选用很重要,应选用适宜玉米杆栽培的品种,如、优88等。 2.1.3出菇袋规格 由于玉米秆培养料松软,出菇袋宜稍大,可选用45cm×25cm×0.cm规格的聚乙烯袋。 2.2杏鲍菇栽培 2.2.1综合配方 玉米秆30%、玉米芯20%、棉籽壳20%、木屑20%、麦麸5%、石灰2%、石膏2%、糖0.50%、尿素0.2%、硫酸镁0.2%、多菌灵0.1%。 2.2.2纯玉米秆配方 玉米秆85%(或玉米秆60%、玉米芯25%)、麦麸10%、石灰2%、石膏2%、糖0.5%、尿素0.2%、硫酸镁0.2%、多菌灵0.1%。 2.2.3菌袋生产 选用18cm×36cm×0.cm规格聚丙烯折角袋,无棉盖体封口,常温灭菌,袋口接种。 2.2.4出菇管理 去掉无棉盖体,袋口处出菇。温度控制在12℃~18℃,散射光,适当减少通风量,以确保不开伞为宜,每天喷水1次,喷水后加大通风1h~2h,使其表面水分挥发掉,再恢复弱通风状态,喷水要适度,以子实体不干裂且能够正常生长为宜。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