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每次去超市买盐时有没有注意看包装袋,配料表中有一项赫然写着——“亚铁氰化钾”。如果去掉“亚铁”二字,我会立即被吓死。氰化钾极其危险,致死量一般为50mg~mg,氰化钾在10秒钟内能使人丧失意志,几分钟内可以毒死一人,所以又称“闪电杀手”。一旦服下进入胃中,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那么,亚铁氰化钾是什么呢? 亚铁氰化钾 黄血盐钾,黄血盐 PotassiumFerrocyanide K4Fe(CN)6?3H2O .39 浅黄色结晶颗粒。溶于水,不溶于乙醇,遇酸分解,温度在℃以上时受热分解。 主要用于制造油墨、色素、制药、金属热处理、食盐防结块剂,食品添加剂等。 亚铁氰化钾,俗称黄血盐,是化学式为K4[Fe(CN)6]?3H2O的配位化合物。室温下为柠檬黄色单斜晶体,于沸点分解。它不溶于乙醇,但在水中的溶解度高达g/L。亚铁氰化钾水溶液与酸反应放出极毒的氰化氢(HCN)气体,但亚铁氰化钾自身毒性很低。亚铁氰化钾加热分解得到氰化钾,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颜料普鲁士蓝(解铊中毒的特效药)。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更是出离愤怒了! 一、欧美人自己不吃亚铁氰化钾,却推荐其他国家吃! 国际上能够在氯化钠中作为抗结剂的产品有20多种。发达国家在食用盐领域使用的抗结剂有碱式碳酸镁和硅铝酸盐等,用亚铁氰化钾的比较少,其它盐产品则根据需要添加各种抗结剂。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中规定允许使用的抗结剂有5种,即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和微晶纤维素,但中国盐业只用选用了亚铁氰化钾一种。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有一个标准中提到食盐中可以加入13mg/kg以下的亚铁氰化物,但是前提条件是“限于食品制造或加工必须时使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盟都允许亚铁氰化钾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然而,据目前了解到的信息,这些国家是不用的,美国现在在食盐中添加柠檬酸铁铵作为抗结块剂。只有中国SB奉若圣旨)。另外,据我所知,中国现在很多地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像广西、安徽是加柠檬酸铁铵,大多数省份加亚铁氰化钾。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中允许其在盐和代盐制品中作为抗结剂使用,用于防止食盐结块,最大使用量为10mg/kg,在产品包装上应当标识(暗藏多年,近年某些省份刚刚公布),可以标识为“亚铁氰化钾”或“抗结剂”。专家指出,“亚铁氰化钾”中的铁和氰化物之间结构稳定,只有在高于℃才可能分解产生氰化钾,但日常烹调温度“通常”低于℃,因此在烹调温度下亚铁氰化钾分解的可能性极小(原来“通常”还差60℃,我们差点就被毒死了,赶紧在锅里放个温度计吧)。中国卫生部表示,中国推荐的食盐每日摄入量为6g。考虑中国居民实际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按每人每天摄入15克食盐计算。如果按照标准规定使用亚铁氰化钾,每天摄入量为0.15mg。按照成人体重按60kg计,摄入量为0.mg/kgbw,远低于人类的每日容许摄入量(0.mg/kgbw),因此按照标准规定使用亚铁氰化钾本身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既然卫生部声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允许亚铁氰化钾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为什么四川用这种盐生产的盐渍菜被日本拒之门外? 答案很简单——因为里面含有“日本食品卫生法禁止使用的添加剂———亚铁氰化钾。 说是一套,做又是一套!说是说给别人听的,做是做给自己看的!本着对自己国民负责任的态度,这些发达国家采取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食品标准! 年6月,四川省许多盐渍菜加工企业接到日本客户的通知:日方最近从某超市销售的中国青岛产食盐中查出含有日本食品卫生法禁止使用的添加剂——亚铁氰化物。因此,日本官方卫生保健所及一些客户要求中方盐渍菜加工企业提供所用食盐的成份化验证明,四川对日盐渍菜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亚铁氰化物是我国食盐中常使用的抗结剂,一般食盐如不添加抗结剂,在10天左右就会结成无法使用的硬块。在我国的《食用盐(GB-)标准》中允许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含量10PPM。四川两大盐厂出具的分析报告也证实在其产品中使用了亚铁氰化钾作抗结剂。最近,四川省检验检疫局对盐渍姬菇的原料、成品和经8小时脱盐的产品进行了检验,所使用的食盐中均含有亚铁氰化钾,含量小于1ppm。尽管检测结果符合我国有关规定,但不符合日本有关标准。 盐渍菜是四川重要的出口商品,年出口超过万美元,90%以上出口到日本市场。盐渍菜出口对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也有重要的作用,日本此举对四川省盐渍菜出口造成严重障碍。据四川外经贸厅和四川检验检疫局的摸底调查,四川出口盐渍菜加工企业目前的存货有-吨,主要是盐渍松茸(吨)、盐渍高菜(0-吨)、盐渍山露(吨)、盐渍姬菇(吨),现已全部停止对日出口,还有大量鲜茄子、山露等待加工。盐渍菜加工企业由于一时找不到不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生产处于停滞瘫痪状态。 北京论坛 以上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京论坛所发作者文章,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北京论坛的意见 北京论坛由昆仑策研究院、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复兴网、俊德堂书院、天农网、“战友”团队、弘毅生态农业研究院共同主办。北京论坛欢迎社会各界来稿!来稿较多,请恕未能一一回复,采用稿会在收到投稿邮件后一月内直接发布在北京论坛EDM营销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