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 耳鸣是耳科门诊患者的常见主诉,它是没有外部声音刺激的情况下对声音的感知。研究发现,在以耳鸣为主诉的患者中,听觉过敏的发病率约为40%,两者也常常被混淆。 某位患者曾描述:谈话中如有人嗓门大,双耳马上感觉紧绷,耳鸣浮现并伴有头痛,至少10分钟后才能够缓解,听到突如其来的声音(不一定是很大声),会有惊吓反应,心跳加快,约5-10分钟后才逐渐平静。 另有所谓音乐人,音感不错,对乐音感觉敏锐,如稍有音准不对,五音不全,就受不了,几乎要抓狂,这也算是另类的听觉过敏。 那么什么是听觉过敏?听觉过敏是指对正常环境声音出现的异常感受或对常人未感任何危害或者不适的声音作出持续夸张或者不恰当的反应。可分为两类:①对高强度/能量的声音或噪声敏感;②对特殊的声音或噪声敏感,与声音的强度/能量无关,有时被称为恐声症。 除了耳鸣外,听觉过敏与响度重振也不一样。 响度重振是指随着声强的增加,响度感觉快速增长的现象,多伴耳蜗性听力障碍,特别是外毛细胞功能异常,其听觉动态范围变窄,一般不伴有情绪反应。听觉过敏者听力检查大致正常,因中枢听觉系统的增益增强,抑制减弱,使得响度不舒适阈降低。 听觉过敏的主要症状 听觉过敏可出现焦虑、应激、畏声等。一些很小的声音都可能使听觉过敏的患者受到惊吓或不适,如日常生活中的开门声、电话铃声、水流声、炒菜声、正常的交谈声等。患者会有意避免暴露在有声环境中,时常戴着耳塞,甚至停止工作,闭门不出。 听觉过敏的病因 大多数听觉过敏患者病因不明,常见的诱因有近期突发的耳鸣、压力紧张、劳累、长期接触噪声等。 听觉过敏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外周听觉系统疾病:突发性面神经麻痹、镫骨切除术、噪声刺激、外淋巴瘘、梅尼埃病、内耳迷路破坏、咽鼓管异常开放等。 ②中枢听觉系统疾病:偏头痛、抑郁、颅脑外伤、威廉综合征、学习障碍、脊髓疾病、中脑动脉瘤、脑血栓、多发性硬化等。 ③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促肾上腺激素增多症(Addison病)。 ④感染性疾病:包括莱姆病等。 ⑤未知原因疾病:很大部分听觉过敏的患者可能找不到明确的病因。 检查与评估手段 病史采集询问有无噪声暴露史,何种噪声及暴露时间,有无耳鸣,听觉过敏是单侧还是双侧,严重程度,有无耳科疾病及手术史,有无颅脑外伤、头痛史,有无内分泌相关疾病史,是否有疲惫、味觉减退、体重下降、胃肠症状及腋毛减少等。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皮肤及口腔黏膜的色泽,毛发分布、耳廓情况。以及全面的耳科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内分泌指标(皮质醇、总甲状腺素等)测试等,用来排除感染和内分泌性疾病伴有的听觉过敏。 听功能检查包括纯音测听、言语识别阈、响度不适阈、听觉动态范围、耳鸣匹配、同侧和对侧声反射阈、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等。 听觉过敏的治疗原则:避免过度护耳,逐渐减少耳对声音的敏感。 ①避免过度护耳:很多患者逃避环境中的所有声音,过度保护耳以缓解不适的症状,这样反而增加了中枢增益,加剧了听觉过敏的症状。 ②逐渐减少耳对声音的敏感:让患者接触各种声音,如白噪声、宽带噪声、粉红色噪声、音乐声等,其中粉红色噪声(~Hz)更可取。对正常听力患者推荐使用声音发生器,对于听力下降者可使用助听器,让其处于有声环境中、重新建立正常的听觉耐受能力。 耳鸣习服疗法(TRT)年起被用于耳鸣治疗,而改良后的TRT可用于听觉过敏患者。 研究表明,50%以上的听觉过敏患者患有某种形式的精神障碍。认知-行为疗法(CBT)适用于有心理障碍的听觉过敏患者,通过帮助个人探索负面的思维过程并加以修正,可以缓解听觉过敏引起的焦虑和应激,消除不良认知。 听觉过敏患者受困扰程度越严重,焦虑症状越严重,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又进一步加重听觉过敏,形成恶性循环。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听觉过敏的重视程度,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积极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琳芬,郭裕.听觉过敏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7(06):-+. [2]余炎林,张剑宁,AazhH,LandgrebeM,DaneshAA.《认知行为疗法减轻耳鸣、听觉过敏及恐声症所致痛苦的现状》摘译[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9(01):-. [3]刁明芳.听觉过敏[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9,17(06):-. 扫码 |